2008年10月17日 星期五

從英國國立學校領導學院功能看校長專業能力的訓練

英國校長培訓制度藉由學校領導學院使之培訓內容規劃更加系統性,校長專業不只是建立在過往所學所聞,而是繼續發展當前知識及經驗,甚至結合當前校長實務,畢竟英國國立學校領導學院的設置植基於學校實務取向,冀求能夠真正解決當下問題,校長領導及經營學校並非紙上談兵,因此真正在掌控一所學校時,必須考慮學校的內外部環境、正式及非正式團體等,校長們能夠在教育行政專業知識獲得相關知識,卻不一定能夠實際面對突如其來的各種相關問題,因此,我們能夠在英國國立領導學院計畫說明書內涵中得知其追隨如此脈絡以協助校長能夠發揮其專業能力、領導能力。

學生認為,在英國國立領導學院計畫中強調兩項非常重要的元素,第一是「跨文化」的意見交換,其中不只是國內校長們的討論、分享彼此經驗及意見,更要有「國際」多元觀點交流,使校長們能夠有見賢思齊焉,見不賢內自省之自我發展機會,另外藉由ICT打開學校與學校間、國內與國外間的溝通管道,亦即此處第二元素之「網路資訊科技」,想要有更流暢的國際觀點交換,勢必透過資訊科技媒介,使英國國立領導學院之目標及定位能夠確切實現。

隨著時代變遷,學校經營甚至需要嘗試思考企業經營方法與策略是否能與之相容,或是相互合作提供彼此相互學習之機會,此種夥伴關係之建立亦是另外一門經營管理之學問,勢必能夠增強校長學校經營管理之專業能力。英國國立領導學院也注意到學習經營之傳承,才能使新手校長們較快速步上學校經營軌道,一起建立更精緻、更有品質之教育,以完成社會賦予之使命任務。

2008年10月2日 星期四

問題導向學習法與反思學習法在校長學習之應用

透過問題導向學習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以及反思學習法(Reflective Learning, RL)使校長能夠發掘問題、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不僅對教師教學有正向影響,對校長生涯來說是一大利器,校長每天必須應付不同的挑戰,面對挑戰中必定產生許多待解決之問題,既然無法逃避這些問題,校長必須轉化自己的態度,藉由問題脈絡來引導自身專業學習,思考問題亦使校長反思本身缺乏何種能力,透過反思學習法可使校長培養出批判思考能力,當所有人、事迎面而來時,校長能夠秉著清晰判斷之思考來分配任務於學校教職員,以及有所自覺為學校做一番適當政策之考量,超越自校,更發展出該校特色個性。

所謂由校長學→學校長→長學校之過程來看待一校之長是最適切不過了,問題導向學習法以及反思學習法或許只是多數校長經營學校時可參考方法之一,但卻為校長經營學校時給予影響頗深之培訓建議,未使校長能夠真正發展專業、專業發展。

2008年9月25日 星期四

The Top of the Class---The complete list of the 1,300 top U.S. high schools

在每年的五六或六月時,美國高級中學將會舉辦Advanced Placement(AP),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IB) 或是 Cambridge tests相關測驗來測量畢業生,較為常見的是AP和IB測驗,Cambridge tests在少數學校使用。

Newsweek研究員發現,至少在指數1.000以上即表示這些學校在今年度的測驗和去年2007的測驗數量相當,而將前100名學校放置Newsweek中對照,由於沒有一個資料庫蒐集這些學校的測驗數據資料,因此實際上的數值可能會比雜誌上所顯示為大些,有人會想問,為什麼只呈現測驗數量比值而非呈現學生得分情形?筆者也陳述,因為某些高中課程雖然對外開放所有校內學生進行修課,實際上用人為方式鼓勵top students參加測驗,甚至只允許這些名列前矛的學生修該課,這些測驗的重要性是備受肯定的,因為這些測驗給予所有高中學生們一個機會來體驗大學學院大量的閱讀條列以及內容的衝擊,以及分析式的大學測驗,但是這樣的測驗也就表示其實背後需要更高階的英文或數學課程來支持,使學生能與這些大學課程程度的AP或IB測驗奮戰,換句話說,當他們通過測驗標準門檻,即表示他們有良好的學習能力適應迎接而來大學的課程。

學習必須來自多元的管道,並非呈現該校參予測驗成績良窳來表示學生的表現優良與否,在AP或IB測驗得到多高分數並非重點,但是大多數的高中仍以此態度面對,因此本調查加入了"E&E"以包含那些未參加過AP測驗課程或是三個測驗至少參加過一個的學生們,另外,"Subs. Lunch"調查受補助學生,即表示調查每個學校中低收入戶家庭的學生數量百分比。

雖然以測驗來評比學校良窳並非唯一或最適當手段,但是由於以其他如師資品質或課外活動等變項進行測驗並不容易,這些變相過於抽象,無法用量化表示學生表現,有些學者也表示意見,為什麼低成績以及高輟學率的學校未列進這些「Best」或是「Better」高中清單中,而學生很喜歡筆者的回答,他表示,目前未有明顯改善配套措施來協助這些低收入學校來增強他們的測驗成績或是提高畢業率,無論他們多有活力或是多聰明,他們就是不能在這些測驗方面勝利,因為背後有太多因素影響低收入學校學生們的學習成效。

而有這樣調查的呈現雖然不盡人意,但是卻可以使美國高中注意到這個議題來改善自己的高中,筆者也注意到某些高中甚至花錢來請更多相關測驗課程的教師或是補助學生參加測驗,表示某些美國高中已注意到這議題的重要性,協助學生有更好的資源來學習,筆者冀求各學區或所有美國高中除了注意此議題外,並且再去思考這樣比較對照後面的其他議題與意義。

2008年6月11日 星期三

學校策略聯盟

隨著全球化以及國際化的趨勢,我國在擬定教育政策時往往會借鏡於各國教育政策實施之有效成果,而「策略聯盟」即是其中之一,除了商業界之策略聯盟趨勢,教育界之學校策略聯盟愈受關注,也漸漸增加這方面的研究與討論。

策略聯盟是藉與理念相近的組織相互合作、結盟,擴大規模或互補長短,使參與策略聯盟的組織,能提升彼此能力,並獲得最大的教育效益(吳清山、林天祐,2001)。聯盟可以是小學與小學間、小學與大學、大學與大學、學校與民間企業等等,皆是為了能透發揮合作力量,使聯盟該方皆能將資源擴充、提升效率,換句話說,亦即利用結盟的方式,發揮結盟成員的優勢及長處,皆達到彼此的組織目標與遠景。策略聯盟的方式對學校發展可從研究得知,是利多的,文章中即提及可以增加校際間合作而良性競爭、使得資源共享、促進組織間彼此學習與改進等等,但是另一方面我們也需要思考,策略聯盟亦必須考慮到地理環境位置,偏遠地區學校雖可與他校或其他組織策略聯盟以建立彼此的優良品牌,但是因位處偏遠,使否結盟的對象局限,反而加深其與都市學校間的競爭落差?但是大致來看,策略聯盟帶來規模經濟的效益可提高策略聯盟的可行性,藉由「學校策略聯盟」趨勢更能滿足各學校需求,使學校更加健全成長。

2008年6月4日 星期三

學校公關之迷思困境暨其推動策略 閱讀心得分享

學校公共關係分為「校內」公共關係以及「校外」公共關係,如何營造出良好校內校外公共關係是一門大學問,考驗一校之長的領導能力。

良好學校公共關係將有助於該校發展,除了能夠接收更快速的資訊,更友可能因此獲得豐富資源的協助。校內公共關係包含了學校領導者與全體教職員、教師與教師、行政人員與行政人員、教師與學生間等等的關係,雖然由許多關係所組成,但是每一種關係卻是息息相關,例如學校領導者如建立起與教職員們良好人際關係,將會助於營造該校合諧氛圍,藉此學校氛圍,使得其他的關係受到影響,也因此建立起校內良好公共關係;校外公共關係則包含了學校與家長、學校與社區、學校與教育官方部門、學校與利害關係者間等等的關係,這些關係將會是學校直接或間接獲得資源源頭,必須藉由學校領導者的經營管理技巧,以及教職員的努力,為學生爭取更多資源以提升其學習成效。

無論校內公共關係亦或是校外公共關係之用心營造,學校領導者都必須掌握四個大原則:
(一)重視家長的選擇
(二)採取參與決定策略
(三)授權予教職員
(四)實施學校本位經營與管理
使得學校公共關係良好,給予我們的學生一個美好教育品質的學習環境。

2008年5月28日 星期三

Can Instructional Leaders Be Facilitative Leaders?

學生喜歡在這篇文章開頭的某段句子,是這麼描述:「....the heart of the school's mission--academics....」沒錯,其實學校主要核心仍然是放在「教學」上,行政則是協助教學更完備,而教學與行政之共識則是「以學生為中心」,目的是為了讓該校學生在學習上有優良的收穫與表現,因此,身為一校之長,除了領導全校教職員工達成該校目標外,最重要則是能夠領導與協助教師之專業教學表現。

根據參可資料可以得知,就教學領導的意義而言,教學領導是一種強調水平參與的決策過程,透過信賴、溝通、授權、合作、與形成團隊的方式,提升教學效能的品質與實施的可行性。校長在教學方面必須有所了解,即使在擔任校長時對「教學」不明瞭,亦可透過進修研習來加強教學知能,透過給予教師回饋與意見,營造良好教學氛圍,使教師感到強大支持度在支撐他們的教學,相信透過校長自我專業成長過程,必定可以深得學校每一份子尊敬,建立起該校優良品牌。

2008年5月20日 星期二

學校課程領導者的任務與角色探析

校長已經不再只是行政領導者了,隨著時代變遷,教育領導與管理權力逐漸下放至各個學校,因此也愈來愈講求「學校本位」之觀念,這樣的情形使得校長除了要負責行政任務外,也必須與學校教職員們共同負責課程內容之編定與選擇。

學校系統中,教師專業與行政常常處於互不干涉之狀態,因此學校之結構多屬鬆散結合,校長必須適時掌握行政領導能力與專業教學領導能力,方得獲得兩方之支持,換句話說,校長必須要去了解、學習專業課程方面的知識,儘管不如教師們的教學專業,適時了解有助於提供教師們意見,亦能及時協助給予教師們教學資源,更能用心傾聽教師們對教學課程內容之意見,共同為學生營造有效學習環境,校長成為「理念的追尋及實踐者」、「系統的建置及營運者」、「知能的建構及散佈者」、「成員的領航及合作者」、「創意的推動及支持者」、「資源的整合及經營者」、「人際的溝通及協調者」、「成效的回饋及監督者」,成為行政管理領導專家亦成為專業教學領導專家,提供教育界成功領導模範!

2008年5月12日 星期一

Data-Driven School Improvement

不可否認,有效的教育者做作出有效率的決定
而這樣的決定必須基於正確的資訊。
(Effective educators make effective decisions,
decisions based on accurate information.)亦
即如果教育家掌握了有利的資訊或知識,然後
加上學習到確切的能力、技能及態度,了解學
生學習型態,這樣的教育家都能夠判斷適切的
課程、決策以達到任何該校想達到之目標。

傳統上,學校教育工作者擁有的資訊、數據多
半只是來自於生成績,參考學生表現狀況,但
是隨著權力漸漸分散於學校每位教職員的手上
時,學校擁有的數據資料不再只是當作學生成
績的比對,而是協助學校教育工作者作出更好
的決定,目的就是為了能夠服務學生以及社區
。當學校面臨危機時,也可以用這些蒐集來的
數據資料轉化危機,協助學校順利解決問題,
文章中也提及,每位教職員可以分工負責不同
部分的數據資料,適度讓教師共同參與資料蒐
集可以獲得更深入的班級數據資料,並且可以
為數據資料作更合理的解釋,雖也有學者提出
讓教師參與的缺處,但是學生認為適度給予教
師機會參與勢力多於弊的。

擁有有力的數據資料最終目標即是為了改善學
校現況,協助學校教職員能夠在決策下一步行
動時進而順利達到學校目標,但是前提之下這
些目標必須被具體清楚的定義,這樣一來才能
使這些蒐集的數據資料發揮功能,也許不是所
有資料都會被使用到,但是多一份數據資料即
多一個籌碼以因應不時之需,使學校能夠時時
將危機化為轉機,建立起優質的學校。

Is Your School's Culture Toxic or Positive?

由這次閱讀文章中可以得知,正面的組織文化有以下特點:
1. 支持教師專業發展
2. 對學生的學習負責
3. 對學校氛圍關注
而負面組織則是以下:
1. 教職員間複雜人際關係
2. 不相信學生成就能力
3. 總是以悲觀角度面對
學校文化的正面亦或反面將會影響該校的走向,
學校呈現的績效也往往大不相同,畢竟組織文化
是由「人」所建立起來的,而這「人」並非單打
獨鬥之個人,而是共生之「團體」,每個在這個
組織的人都是重要的一份子,當然,組織領導者
扮演著比美一份子更重要的角色,因為領導者必
須在帶領組織前先建立該組織的「目標」以及
「願景」,負面的組織文化的產生即是缺乏對
「願景」的了解,不曉得該組織要怎麼運作,
因此也無法與同僚合作,領導者應避免這樣負面
的組織文化。

2008年4月30日 星期三

Decision Making for School Leaders

Harry Tomlinson 在本文首先提出的觀點使我印象深刻,
他認為,面對決策時有以下四種形式,分別為:
Decisions need to be made:
1. by the headteacher/subject leader alone;
藉由教師領導者或是其他領導者獨自決策
2. through a consultative process;
經由諮詢的過程來決策
3. through a team or group process;
透過團隊或是小組討論過程來決策
4. by staff with delegated responsibility
藉由授權、委託教職員們責任來做決策

不管是什麼樣的形式,都有其可取之處,
決策時必須注重決策的「品質」好壞與否,
否則決策的過程徒然浪費時間以及金錢成本,
而要使決策有好的品質,首先必須針對
決策項目進行足夠的證據、資訊蒐集,其次,
分析所蒐集來的資訊,必須對這些資料、
數據有所了解進而詮釋之,再來,必須期待
並解決問題,且不要錯失發展的機會,最後則是
下一個周延的決定,除了知道什麼時候做決策,
也了解何時向別人諮詢,對其他教職員管理地位
來看,他們執行的任務責任有什麼限制?
決策者的目的就是做一個對組織有幫助決策,
學校經營者的決策一旦失算,影響的不是經營口碑,
更犧牲了學生的受教品質,教育行政機關人員的影響力
更不容小覷,每個人都有決策的機會,
自己決策很容易,也很容易作出錯誤的決定,
現階段應該學習如何與別人共同商良好的決策,
共同合作集思廣益為教育打拼!

2008年4月23日 星期三

Working Teams in Schools

我很認同戴明所對「管理」的看法,他認為,管理經營者必須視成員為「伙伴」而不是「屬下」,因為這樣一來對職員們,在一起工作時會有較好的工作表現,並且能夠感到授權氛圍,提高組織績效。
教育領域亦即如此,學生發現,許多研究展現的高領導能力校長,都擁有「授權」特質,並且與學校教職員們共同商討對策,將任務適切分工,提升學生學習成效,許多學者認為,「全面品質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受到教育界的回應,認為它對教育品質的提升具有實用價值,根據學生所蒐集關於TQM的資料中,參考以下並且與教育領與結合,可知TQM有幾項重視要點:
(一) 建立長遠的教育目標
戴明所提出十四點管理原則,其中第一點即要建立持續長遠的目標
,故運用在教育上亦須建立明確的目標。
(二) 追求卓越,創造品質
降低成本→生產力改進→有額外能力做更多的工作
教育也要不斷的追求教育品質,可以降低教育和社會成本。
(三) 了解顧客的需求
教育系統中的顧客包括內部的顧客,指教職員工
;外部顧客是指學生、家長、社會大眾、政府機關等。
(四) 不斷改進品質管制系統
全面品質管理的理念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強調
永無止境的改進(never-ending improvement)
不斷提升教育品質。戴明循環強調透過計畫(plan)
、執行(do)、考核(check)、行動(act)
(P─D─C─A)系統,不斷的循環檢核,
以達到品質持續改進的目的。
(五) 建立協同的夥伴關係
組成教學群,彼此分工、協同、合作的團隊夥伴,
是教育系統中每個人共同的認知,彼此透過「深度會談」
,建立團隊的共識與合作的關係。
(六) 不斷的在職進修
學校加強品質管理的方法,乃是提倡不斷的在職進修,
有效的提升教師教學的品質。

參考資料:柯貴美(2002)。全面品質管理在教育改革上的應用。未出版。

2008年4月16日 星期三

School-Based Management

學校本位管理與經營是個將權力下放的機制之一,
以往傳統總是以教育官方部門操控學校的大部分層
面,包括人事、預算、課程等等,如今,學校本位
管理的推動,將決策權漸漸下放置學校層級。

文章中提及實施「學校本位管理與經營」有許多的
優點,並遣闡述學校預算如何編列?學校董事會委
員們的地位和腳色有什麼變化?等等,皆為學生畫
出清晰完整的「學校本位經營」的架構,在每個學
校中,每個領域有每個領域的「專家」,例如在課
程方面,就有教師可能會有能更加提升學生學習效
率的學習內容或方法,此時實施了課程上的授權,
即能採用多元的課程教學;在編列預算上,學校能
夠自行利用編列學校的校務基金,清楚學校所需要
的是什麼,而根據需求來衡量預算,達到經費上的
最適切利用等等,皆能使「學校本位管理」藉由其
帶來的好處而更加落實,不過我們也可以反向思考
一番,「學校本位管理」是否有其必須避免的缺點,
除了能從中連結學校每一份子的想法與意見,更可從
「學校本位管理」學習如何調整與建議未來該校政
策,畢竟每一個理論都有期實施上的困境與缺點,
只要能掌握「學校本位管理」主要冀望的優點與成
效,也不一為一個成功的理論!

2008年4月9日 星期三

Principal Mentoring

校長的專業成長除了平時的研習課程訓練外,經由
經驗豐富之校長指導者來導引較為年輕的校長,可
以獲得理論上學不得的知識與經驗,亦即近來熱烈
討論之「師傅校長」,為使校長更有效成長與學習。

如何來選擇校長指導者?師傅校長必須要謹慎遴選
,並且須注意的是,師傅校長與實習校長要審慎配
對,雖然注意到師傅校長的選擇,更進一步我們必
須重視師傅校長的人格特質,是否適合指導某實習
校長?期待能建立師傅校長與實習校長的良好關係。

另一方面,師傅校長在指導實習校長的過程中,不
要僅注重經驗的傳承敎授,更重要的是,要能引導
實習校長在面對問題時,本身能作獨立思考與判斷
。換句話說,師傅校長必須要能「啟發」實習校長
,開啟實習校長面對實務界時應有的智慧。

2008年3月26日 星期三

校長專業資格檢定(National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for Headship, NPQH)

具體的經驗

有結構的反思

概念化

實驗

新經驗

Female, Minority Superintendents Face Double Inequity

文章中提及的兩位女性校長都認為她們會扛起
重擔不是為了長久本身的目標,其中提到
「natural extension of their desire to help children」
原來她們的動機一開始就是為了學生,不論是
什麼性別,都必須有一個強烈的動機支撐他們
的領導地位而介於兩者之間的差異仍是由
個性」而影響,就我的觀點,大部分女生的
個性會比男生來得謹慎,這也是為什麼有的教
師認為女校長所控管的事務要比男校長來得細
微,文章中也提到因為大家對女生比較尊敬,
因此在女校長門下做事時,執行起任務就會比
較用心,因此性別多少會影響角色的詮釋,雖
不敢說會不會影響績效成果,但是在許多方面
仍會有因性別帶來的差異存在,我們所要學習
的是,如何學習異性領導時的優點,並且去除
我們本身性別的領導瑕疵?也許因為如此,我
們可以組成領導者小組,共同分享男女校長應
該學習與改進的地方,不管差異何在,校長的
最終目的必定是為了我們的莘莘學子,大家的
目標是一致的!

2008年3月18日 星期二

National Association or Sencondary School

It's voice for middle level and high school
principals, assistant principals, and
aspiring school leaders from across the
United States and more than 45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The mission of NASSP is to
promote excellence in school leadership.

It helps to advance middle level and high school
education by:

1.Promoting high professional standards
2.Focusing attention on school leaders' challenges
3.Providing a "national voice" for school leaders
4.Building public confidence in education
5.Strengthening the role of the principal as
instructional leader
6.Publicizing the issues and interests of our
members in the news media

2008年3月12日 星期三

Trends in School Leadership

課程:教育領導研究
指導老師:陳木金 教授
學生:教政所碩一 96171007 林孟慧
類型:心得

在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不外是「教學領導」,校長面對達成
學校教育目 標的重要手段的課程,必須瞭解課程的本質為何
,然後透過合作的互動關 係為學校發展課程,因此,校長的
領導除行政領導外,已明顯包括學校課 程與教學事物的管理
與領導,課程與教學領導為校長領導的核心任務現已 為大部
分人所接受,然而課程領導與教學領導之間的關係並不易釐
清,但 是較獲共識的是「課程領導」與「教學領導」的關係
一如「課程」與「教 學」,二者關聯密切。

隨著學校體系外的環境不斷變遷,校長們必須要對自己的領
導型態與模 式有所革新,以因應接踵而來的各種挑戰,不管
應用了何種的領導模式, 都必須以適合該校為大前提,否則
將捨本逐末,除了無法建立全體教職員 的一致共識,更無法
有效提升學校學生的學習品質,俗話說「有怎樣的校 長就有
怎樣的學校」,既然扛起領導學校的這個重責大任,校長應
該利用 適合的領導模式,創造一個優質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