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3日 星期三

Working Teams in Schools

我很認同戴明所對「管理」的看法,他認為,管理經營者必須視成員為「伙伴」而不是「屬下」,因為這樣一來對職員們,在一起工作時會有較好的工作表現,並且能夠感到授權氛圍,提高組織績效。
教育領域亦即如此,學生發現,許多研究展現的高領導能力校長,都擁有「授權」特質,並且與學校教職員們共同商討對策,將任務適切分工,提升學生學習成效,許多學者認為,「全面品質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受到教育界的回應,認為它對教育品質的提升具有實用價值,根據學生所蒐集關於TQM的資料中,參考以下並且與教育領與結合,可知TQM有幾項重視要點:
(一) 建立長遠的教育目標
戴明所提出十四點管理原則,其中第一點即要建立持續長遠的目標
,故運用在教育上亦須建立明確的目標。
(二) 追求卓越,創造品質
降低成本→生產力改進→有額外能力做更多的工作
教育也要不斷的追求教育品質,可以降低教育和社會成本。
(三) 了解顧客的需求
教育系統中的顧客包括內部的顧客,指教職員工
;外部顧客是指學生、家長、社會大眾、政府機關等。
(四) 不斷改進品質管制系統
全面品質管理的理念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強調
永無止境的改進(never-ending improvement)
不斷提升教育品質。戴明循環強調透過計畫(plan)
、執行(do)、考核(check)、行動(act)
(P─D─C─A)系統,不斷的循環檢核,
以達到品質持續改進的目的。
(五) 建立協同的夥伴關係
組成教學群,彼此分工、協同、合作的團隊夥伴,
是教育系統中每個人共同的認知,彼此透過「深度會談」
,建立團隊的共識與合作的關係。
(六) 不斷的在職進修
學校加強品質管理的方法,乃是提倡不斷的在職進修,
有效的提升教師教學的品質。

參考資料:柯貴美(2002)。全面品質管理在教育改革上的應用。未出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