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26日 星期三

Female, Minority Superintendents Face Double Inequity

文章中提及的兩位女性校長都認為她們會扛起
重擔不是為了長久本身的目標,其中提到
「natural extension of their desire to help children」
原來她們的動機一開始就是為了學生,不論是
什麼性別,都必須有一個強烈的動機支撐他們
的領導地位而介於兩者之間的差異仍是由
個性」而影響,就我的觀點,大部分女生的
個性會比男生來得謹慎,這也是為什麼有的教
師認為女校長所控管的事務要比男校長來得細
微,文章中也提到因為大家對女生比較尊敬,
因此在女校長門下做事時,執行起任務就會比
較用心,因此性別多少會影響角色的詮釋,雖
不敢說會不會影響績效成果,但是在許多方面
仍會有因性別帶來的差異存在,我們所要學習
的是,如何學習異性領導時的優點,並且去除
我們本身性別的領導瑕疵?也許因為如此,我
們可以組成領導者小組,共同分享男女校長應
該學習與改進的地方,不管差異何在,校長的
最終目的必定是為了我們的莘莘學子,大家的
目標是一致的!

2 則留言:

啟航 提到...

滿贊成「可以組成領導者小組,共同分享男女校長應該學習與改進的地方,不管差異何在」。因為地域性的關係,台北市有越來越多女校長的趨勢,可以邀請具有實務經驗、表現良好的女性校長,分享自身成為女性領導所遭遇的困境、優勢及解決之道,讓校長有機會互交流。同時亦可開拓兩性對職業的刻板印象。

showx2 提到...

的確,無論是男性或是女性,只要動機正確─為了莘莘學子著想,只要有成為成功領導人的特質與能力,他們成為優秀校長的機率就理應相同,因此,誠如文章中所言:「如何學習異性領導時的優點,並且去除我們本身性別的領導瑕疵」,當比思考男性或女性適合成為領導者來得重要許多。